(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3月28日,长沙磁浮快线列车“追风者”静悄悄驶出车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负载试运行。作为为其信号系统、牵引系统等配套电缆组件提供者,中航光电备受社会关注。
连接,为“追风者”提供可靠支持
磁悬浮,对于中航光电来说并不陌生。世界首条磁悬浮商运线——上海磁悬浮列车中的蓄电池系列连接器,就出自中航光电。
作为国内最大的研制和生产光电连接器专业化企业,“高可靠”是中航光电产品的最大特点,同时,依靠大量的技术研发支撑以及丰富的铁路信号配套经验,中航光电被选用为磁悬浮列车“追风者”提供牵引系统、信号系统等8个系统的产品支持,也在意料之中。
“追风者”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攻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集成技术,填补了中国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的空白,多项性能指标成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显著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中航光电为“追风者”研发的通信组件(包括车载和轨旁电缆组件)在长沙磁浮线的应用,实现了站台屏蔽门联控、限速、状态等车地信息交互,为CBTC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实时的、透明的车地无线通信备用信道,其典型意义是提供区域性无线覆盖通信互联。
凝聚科技美感,安全、平稳、全程无噪音、无振动的“追风者”悄然行驶在道岔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的国家之一。
创新,为“追风者”量身定制
“牵引系统正常、信号系统正常、车载连接正常……空载试运行3月9日顺利通过有关部门验收。我们的产品试运行至今零故障,预计列车将于近期正式投运。”中航光电电连接器研究所副所长李德志听到前线技术人员的进度汇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2014年,摆在李德志面前的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按照国内城市轨道的最高标准,设计出长沙磁悬浮线路CBTC系统等关键设备的电缆组件,同时满足轨旁15克重力加速度及高振动、高防护、防踩踏、体积小、电磁屏蔽等八大项要求。满足一项指标容易,但同时满足八项指标对中航光电是巨大挑战。
在磁悬浮领域,长沙磁浮快线不仅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低速磁悬浮,而且还是世界上规划线路最长的中低速磁浮线路。 电缆组件嵌入在铁轨旁和车厢内,负责列车和地面间以及列车内部的信号、电力传输,是车辆信号的“神经系统”和电力输送的“血管”。列车前后轨道障碍物探测、车辆精确定位、车内光电控制等,必须要求电缆组件有高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试想,如果‘神经’和‘血管’断了或受到干扰,轻则信号错误,重则导致车辆‘瘫痪’。”项目经理康文博如此比喻。
“为实现‘追风者’的各项要求,必须量身定制一套完美的设计方案。”李德志说。
经过无数次的技术攻关和超常拼搏,产品初样终于完成。设计师康文博像捧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将精心设计的产品送交客户,客户反馈的问题却让他犯了难。这是一个在高铁、地铁等传统轨道交通领域从未遇到的技术难题——电信号受到磁悬浮列车特有的轨道电磁场串扰。康文博立即召集技术人员,连夜探讨应对方案。试了十几种方案,最终通过加装钢丝编织软管等电磁屏蔽材料,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
16项创新、4版设计、一年多调试,产品成功经受住防风、防雨、加速、振动、冲击考验,满足小型化要求……2015年,最后一版产品运送到中国中车株机公司后,喜讯传来:产品成功适配项目全线轨道及首批5列3编组列车。
中航光电在接触件技术、传输信号类技术、光电信号转换技术等领域处国内领先地位,继为国产大飞机C919配套后,中航光电又在中低速磁悬浮光电系统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一场中低速磁悬浮的产业“盛宴”值得期待。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电缆组件连接器成功配套磁浮线信号系统 中航光电精确连接助力"追风者" 地址:http://www.ljqhr.com/news/hangye/141915.html